断掌篮球手屈小龙:怒江峡谷间的生命强音
秋日正午,峡谷深处,篮球击地的声音格外清脆。一场激战正在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普拉底乡的农民运动会篮球决赛上演。禾波村6号球员屈小龙如猎豹般突进,断球、转身、跃起——残缺的右手稳稳托住篮球,左腕轻扬,橙色的球体在空中划出优雅的弧线,精准落入篮网,全场沸腾。
阳光透过薄雾,为这个瞬间镀上一层金光。
细心的人会发现,他那托举篮球的右手,没有手掌。
在普拉底乡“草果红满山,‘香’约普拉底”2025年农民运动会的篮球赛场上,屈小龙——这位右手失去手掌的傈僳族汉子,在球场上奔跑如风。汗水在阳光下闪烁,顺着他的脸颊滑落,在球衣上晕开深色的汗渍。
整场比赛,他独得21分,命中3个三分球,完成多次关键抢断和助攻。直到第四节因五次犯规离场前,他未曾休息过一分钟。“作为禾波村的篮球运动员,我要为村里的荣誉拼搏到最后一刻。”他的声音平静,眼神却如峡谷深处的磐石般坚定。在他身后,禾波村篮球队虽然惜败屈居亚军,但每个队员脸上都写着骄傲。
除了篮球运动员,屈小龙还有另一个身份——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第十三届委员会委员。
赛前,他因县城的工作行程紧张,差点无法参赛,但最终想方设法赶回了乡里。“原本以为赶不回来了。”他说,“但这是我们的农民运动会,我一定要到场。”
从球场到履职会场,屈小龙始终保持着同样的责任感。两种身份在他身上完美融合。履职时,他深入村组倾听民声;赛场上,他挥洒汗水展现新时代农民的风采。这份担当,如同他投出的每一个三分球,目标明确、行动果决。
三十多年前的一场意外,永远夺走了他右手的手掌,却未能夺走这个傈僳族汉子对生活的热爱。篮球,成了他与命运对话的独特语言,让他在球场上找到了与这个世界相处的新方式。
“篮球让我找到了人生的另一种可能。”节间休息时,屈小龙留在球场,用残缺的右臂护球,左手完成一次次精准的投篮。“这种挑战已经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他说。每一个看似简单的动作背后,都是无数次的反复练习和汗水浇灌。
在他追寻梦想的路上,妻子始终是最坚定的支持者。而两个年幼的孩子,更是把父亲在球场上的拼搏精神深深印在心底。“我想用我的拼搏精神来激励我的孩子。”屈小龙望着场边为他加油的家人,目光温柔而坚定,“让他们在学习上也能有拼搏的精神,希望他们以后能够为我们的家乡、我们的国家多做贡献。”
这个曾经被命运重创的傈僳族汉子,如今在篮球场上重新找到了人生的方向。他用独臂撑起的,不仅是一个个精准的投篮,更是一个父亲对孩子们的殷切期望,一个政协委员对家乡的深沉眷恋,一个普通农民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
如今的普拉底乡正因草果产业焕发出勃勃生机。而“草果红满山,‘香’约普拉底”2025年农民运动会,就像缀在这片红绸缎上的一颗明珠,凝聚着乡情,激发着活力。
屈小龙在球场上的每一次奔跑、每一次跳跃,都映照着这片土地上的奋斗与希望。“我们要让年轻人看到,家乡值得奋斗,生活充满希望。”他的话语简单,却饱含力量。
正午的阳光渐渐西斜,终场哨声响起。屈小龙与队友们相视而笑,击掌相拥。秋日的余晖为他们镀上一层金边,那抹身影在球场上显得格外挺拔。这位傈僳族汉子用他残缺的右手,在篮球场上画出了人生最完美的弧线——那是一条从不幸起点出发,却通往无限可能的轨迹。
而生命的弧度,从来不由命运决定,而是由每一次奋不顾身的跃起、每一个永不放弃的瞬间共同铸就。
峡谷的风依旧在吹,吹过层林尽染的山峦,吹过硕果累累的草果地,也吹过这个在命运赛场上永不言败的灵魂。
来源: 贡山发布/叶青 杨海盈 张开艳
【来源:云南省体育局】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