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篮主帅解读选人标准,肯定老将功绩,国家队大门向她们敞开
中国女篮在深圳亚洲杯阵容当中随着李梦的离开,王思雨战术被边缘化,黄思静替补登场。这样的老将处境,虽然给了年轻球员更多的战术地位和上场时间,但是年轻球员在场上的一次次失误。
40次失误,对面不是美国队,只是西班牙俱乐部尤文图特。
热身赛赢了,数据单却像输球。
后卫线被断到发不出球,镜头一次次扫向替补席,宫鲁鸣脸色比计分牌还冷。
球迷在弹幕里刷同一句话:换王思雨啊。
北体大集训馆里,教练组把录像剪成三集,每集标题只有两个字:代价。
第一集是李缘在弧顶被包夹,8秒没过半场;第二集是杨舒予突到禁区,传球直接砸到广告牌;第三集是全场紧逼时,四个年轻人同时往中线跑,没人去接应。
画面定格,助教按暂停,屋里没人说话。
宫鲁鸣只问一句:世界杯预选赛还剩88天,谁来控球?
答案其实早就写在WCBA数据表里。
王思雨在四川队场均18.7分5.3助攻,两分球命中率48%,关键时刻得分联盟第一。
更扎眼的是对比:李缘三分命中率33%,场均2.1次失误;杨舒予助攻失误比1.2,联盟后卫线倒数第三。
数字不会骗人,比赛季前口号有用得多。
有人担心老将年龄。
实际翻开身份证,王思雨1995年生,比NBA库里还小半岁;杨力维1993年生,比詹姆斯年轻快十岁。
竞技状态不靠岁数,靠训练量。
四川队体能教练透露,王思雨每周加练三次冲刺跑,心率拉到190,完事还能去投一百个三分。
年龄只是键盘侠的武器,球场只认实力。
宫鲁鸣比谁都清楚这一点。
2008年他力推换血,2011年世锦赛第13名,创历史最差。
那届比赛最后5分钟,中国队场均净负7.4分,没人能稳住节奏。
深夜回酒店,老队长苗立杰在电梯里对他说:教练,年轻总要交学费,可大赛不等人。
这句话他记了十三年。
如今世界杯预选赛改制,小组赛从6场砍到4场,一场翻车就回家,没有复活赛,没有退路。
更深层的账在观众席。
亚洲杯半决赛输给日本,转播镜头扫过看台,小姑娘穿着李梦球衣哭成泪人。
第二天成都训练营报名退掉三成,家长一句话:练了也打不上,不如回去补课。
校园教练也跟着动摇,初中队里最好的后卫被爸妈送去练羽毛球。
竞技体育最怕断层,一旦信心散了,再补就得十年。
老将回归不是万能钥匙,却是止血钳。
王思雨能第一时间读出对方全场紧逼的轮转换位,杨力维能把速度压下来打成功率,黄思静在挡拆里那一步延误,能让内线少补半米。
这些细节不会出现在五佳球,却决定比赛生死。
宫鲁鸣在队内会上只放两段音频:一段是尤文图特抢断后的全场欢呼,一段是WCBA总决赛王思雨抢断后的全场叹息。
他说,你们选,想听哪边?
当然,老将也有下滑。
李梦脚踝伤势刚好,体重涨了六公斤,回队第一天体测没达标。
宫鲁鸣没给面子,直接把她分到康复组,每天先跑十公里才准碰球。
老将要留下,得先脱一层皮。
集训队新规定,三十岁以上球员每周加测一次YO-YO,不过线就休息,不分资历。
能者上,庸者下,年龄不再是护身符,也不是挡箭牌。
球迷最怕看到人情篮球。
宫鲁鸣把话挑明:回来可以,先签状态协议,体重、命中率、防守效率全部量化,两场不达标就回省队。
国家队不是养老院,也不是流量池,想打奥运,先过数据关。
王思雨没搞特殊,第一天训练结束加投两百次三分,晚上十点才走出球馆。
她清楚,这次回来不是救场,是自救。
年轻球员也没被一棍子打死。
宫鲁鸣把集训名单从15人扩到18人,留三个机动名额,谁状态好谁补进来。
队内对抗赛全程直播,弹幕就是评委。
李缘当晚砍下20分,助攻零失误,第二天一早就收到通知:继续留队。
竞争透明,谁也别想躺赢。
老将是标杆,不是天花板,年轻人想上位,先跨过数据这道槛。
距离世界杯预选赛还有六十天,宫鲁鸣把日程表贴在更衣室门口:每天六点早操,九点战术,下午力量,晚上录像。
表格最后一行写着:想回家,可以,打赢老将再说。
王思雨、杨力维、李梦全部在名单,没人保证首发,没人确定主力。
训练馆里回荡着同一个声音:球不会说谎。
观众能做什么?
把键盘放一边,打开电视,看一场完整直播,别只刷短视频。
老将回归不是神话续集,而是普通球员靠汗水换来的机会。
下一次国家队名单公布,如果看到熟悉的名字,别急着喊人情,先去查查她最近五场数据。
竞技体育最终拼的是实力,不是情怀。
国家队大门敞开,踏进来那一刻,没人关心你几岁,只关心你能不能把球稳稳送进篮筐。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