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岁后才懂,兄弟姐妹之间如果想和睦,记住有先花烂到肚子不能说
一转眼,人到中年,时光像在指尖悄悄溜走。小时候吵吵闹闹的兄弟姐妹,不知不觉都变成了微信里偶尔发个表情包的联系人,见面次数一年能数得过来。
有人说,四十岁以后,亲人不是你的人生伴舞,而是彼此各忙各的生活的观众。
俗话讲:“同根生,枝叶分。”
血缘能把人捆在一起,却不是万能的解药;柴米油盐才让我们明白,家人的温度,需要一碗汤,一抹笑,也需要绕着那些不能碰的“雷区”走。
人生越到后半程,越觉得,有些心事真得留给自己,省得一大家子鸡飞狗跳,各自心里添堵,毕竟,兄弟姐妹的和睦,不一定靠翻开心底所有密密。
你有没有发现,周围上了年纪的朋友,见了亲兄弟亲姐妹,总是若即若离,说话也格外谨慎。
小时候的那些没心没肺,变成了现在的步步留神。
工作的烦恼,婚姻的坎坷,儿女的压力,还有自己身体的小毛病,多少都埋藏在每天的琐碎里,谁也不敢轻易倾诉。
为什么?怕被误解,怕引起议论,怕掀起多年积压的不满,甚至怕成为无意中的笑柄。
秘密不是拆弹包,没人愿意拆开看,也不会随便交出去。
有人以为家人间什么都能说,其实等到走到四十这道坎,大家都有自己的生活算计。
兄弟姐妹不是一张白纸,彼此之间那些年没讲的话、做过的事,有的埋在心里就好。
前阵子有个同事,和大姐多喝了几杯,说了工作上的小挫折,结果第二天全家都知道了,连远在广州的堂妹都打电话安慰,事后他笑着说,以后还是留点空间,很多事自己消化才是王道。
有些秘密不是不愿意说,是不敢说;有些隐痛不是没人理解,是没有被问起。
其实,只要家里氛围对了,彼此都默契一点,该吐槽的吐一吐,不方便说的含糊带过,各自心照不宣,这份气氛本身就足够温暖。
总有亲戚喜欢打听,谁家买房,谁家孩子,谁家挣多少钱,表面关心,背地里计较;
不说,是防止攀比伤感情,防止招来风言冷语,更是为了保护彼此的平衡,不让矛盾有机会发芽。
到了四十,不再追求完美的家族团圆,反而更懂得惜缘如金。
饭桌上的闲聊,聚会时的玩笑,能热热闹闹不冷场,已经是最好的状态。
往年春节,如果说压岁钱和红包是“ ** 包”,今年都学会了不主动提问,不跟风起哄,暗暗在心底给自己一个台阶下,尽量不去碰那些敏感话题。
过去的风风雨雨,兄弟姐妹之间能维持一份体面、一份余地,这就是岁月赠与我们的智慧。
讲真,和睦,是一门“互相容忍的艺术”。
不把所有秘密拿出来晾一晾,彼此才不会动辄伤筋动骨。
我有时想,兄弟姐妹像是一锅火锅,不同料下去,味道才丰富,但如果把辣椒全撒进锅里,那就没法每个人都满意。
结局往往很有趣。
那些真正幸福的家庭,兄弟姐妹之间并不是“无话不谈”,而是“适可而止”。
逢年过节喝酒吃肉,谁都能鼓掌助兴,但真正的心酸与纠结,多半自己偷偷流泪,然后敷一张面膜,装作没事人一样,再笑着面对明天。
偶尔传来一句“最近还好吗?”已足够让人心暖,至于心里的 ** 密,慢慢磨成老茧,不必轻易揭破。
所以,中年家庭最幸福的剧本,有时候就是“什么都懂得,什么都不多说”,各自各的安宁,彼此才是真亲人。
归根结底,所谓“守口如瓶”,不是冷漠,而是温柔的自保。
把那些藏在肚子里的秘密酿成熟悉的微笑,把那些不能说的难处化作人海里的相扶。
兄弟姐妹之间,最难却最好玩的,就是用沉默替代争执,居家过日子,怎样都得留三分情面,别让小秘密成为团圆路上的拦路虎。
三毛说:“世间所有的爱都指向团圆。”
而真正的团圆,是彼此留有余地, 笑话在嘴,各自都能安安稳稳,′这就是岁月静好的真滋味吧!
页:
[1]